X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精英
今日热点

  • 绿洲之子赵永亮

  •  发布时间:2019-02-21 22:20:26   来源:华夏蒙商网  
  •        他心中始终有个梦想——让家乡变面貌、让穷人住新房、让荒漠变良田。

      在28年的时间里,他为曾经的一句诺言矢志不渝,不惜背负巨额债务、不论回报多少、不计功名得失,走过风风雨雨、度过艰难万千,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投身沙产业,先后治理沙漠30多万亩,种植沙柳300多万亩,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赵永亮

      他先后投资60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新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内生城镇化与创新扶贫模式的典范。

      多年来,他投资公益事业资金3亿多元,救助了200多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当地筑桥5座、修路10条,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就是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一个信念坚定、心系百姓、造福社会的大爱企业家,一个为社会创造出巨大价值和财富的时代楷模。

      为改变家乡立誓

      赵永亮的家乡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东部的召沟村,当年很难解决温饱,能吃上一顿羊肉就是最大的梦想。这里的老百姓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出生洗一次,结婚洗一次,去世洗一次。因为那里极度干旱少雨,而且风多沙大、广种薄收,当地老百姓编了一句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割上一车,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还剩的不多。”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为了填饱肚子,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地滥用资源,使环境发生了严重恶化,真正是“50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60年代滥垦滥伐滥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

      1973年,赵永亮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畜产品公司当上了一名收购员。走向社会,他才真正体会到知识技能的重要。于是他发奋努力、刻苦钻研,寻找各种机会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无师自通地练就了一套过硬本领,通过手感和目测就能判断猪羊的基本重量。当年,凡是经他目测并亲手提抱过的猪实际称重误差不超两斤,羊的误差不超半斤。1976年,在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畜产品全项目技术大赛中赵永亮获得了第一名,22岁就成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24岁时被提拔为伊克昭盟绒毛厂原料公司总经理,26岁被提任为伊克昭盟羊绒衫厂副厂长兼原料部部长。31岁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山羊绒毛学》,并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技术专家。

      1989年农历腊月二十五,从小疼爱他的奶奶去世,因为当地太穷没有电,只能用汽车电瓶放了一晚上的哀乐。这件事对赵永亮的触动很大。跪在奶奶灵前的赵永亮发誓:“我这辈子要是不能帮家乡通上电就是狗熊!如果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也许算个英雄。”正是这个誓言,决定了赵永亮今后的人生。

      这个誓言成为赵永亮毕生的追求,1990年,赵永亮辞掉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显赫职务毅然下海。那时,能请到精通羊绒的人,就意味着请到了财神爷,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希望赵永亮去他们那里工作。但他却偏偏去了大连的一家外资小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板唐悦琳女士答应了他的条件:借给他20万美元在家乡办一个企业。到大连后,赵永亮帮唐女士的企业从年销售额80万元做到了3000多万元。三年后,他如愿以偿回到家乡创办了东达羊绒制品公司,并拿出自己下海挣到的第一笔钱为家乡召沟村通上了电,并帮助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帮助许多乡亲到自己的企业上班,兑现了当年的誓言。

      为企业发展谋变

      东达羊绒只用了两年时间就达到上亿元的销售额。但企业同时也遇到了山羊绒原料供应后续不足的问题。企业为了保证原料就只能自己养羊。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当地恶劣生态环境的严重困扰,因此赵永亮萌生了治理沙漠的念头。

      沙柳是当地防风固沙的优质树种,具有抗风沙、耐干旱、平茬复壮等特点。过去老百姓只将沙柳作为薪材使用,利用率低,没有种植的积极性,导致大片沙柳自然枯死。沙柳的生物学特性是3-5年平茬一次,平茬后的沙柳会以8倍的速度生长。鄂尔多斯属于降雨量在350毫米以下的灌木王国区,种植沙柳的优势得天独厚。沙柳20%的叶子和嫩枝条与农作物秸秆、苜蓿等草本植物可配制成优质饲料用于圈养绒山羊;80%的枝条是优质木质化粗纤维,可加工成木浆造纸。这就是赵永亮的思路。

      1998年,赵永亮投入2亿多元收购了停产多年的达拉特旗造纸厂并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年产10万吨沙柳制浆配抄挂面箱板纸项目,产值达3.2亿元,农牧民增收6000多万元。

      1996年,内蒙古达拉特旗解放滩乡的三个村接连遭受凌水、地震灾害,很多人家的房屋倒塌。赵永亮闻讯后立即决定把留给父母建房的钱拿出来帮助村民,让居无定所的村民在上冻前全部搬进了崭新温暖的新房;为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他在扶持和发展奶牛养殖中不幸失败。他毅然决然以不到2000万的低价卖掉了三座煤矿用来补偿养殖户,而企业却因此损失了10多个亿。但是直到现在,那里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让赵永亮领悟到:新农村不能不盖新房子,也不能只是盖新房子,扶贫光靠“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变“输血”为“造血”。

      如今,偏远落后的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走了,家里面留下的是老幼病残,光靠这些人搞城镇化根本不可能,所以必须要用经济杠杆去撬动,有产业作为支撑,还要有收入,才能让老百姓彻底脱贫致富。于是,赵永亮从此带领企业一起开始投身沙产业与扶贫事业,这一走就是20年。

      为百姓幸福谋出路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开发沙产业的人,他说:“要用新的思维来看待沙漠,在广阔的沙漠中可建立起上千亿元产值的大事业。”他提出的12字治沙方针“多用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不是简单的植草种树,而是要把不毛之地变为沃土良田,要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同时,科学地向沙漠要效益、在沙漠上做文章。要通过工业治沙、农业治沙、产业治沙等多种手段去治理沙漠。

      为了实践钱老的沙产业理论,从1998年开始,赵永亮带领的东达集团先后投资7.5亿多元在库布其沙漠中建设了30万亩沙柳基地,辐射周边种植沙柳近300万亩。企业还在8大种植基地种植各类苗木3亿多株,在沙漠中建起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形成了以“治沙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林沙草畜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经营模式和格局,实现了“沙漠增绿、沙柳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碳汇增量”的“六增”目标。赵永亮治理沙漠的第一步是封沙固沙,第二步是把沙漠变良田,第三步是发展沙产业,第四步是依托沙产业建设城镇。

      2001年,钱学森院士看到赵永亮实践沙产业理论的材料后在回信中说:“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从此,钱老的沙产业理论就成为赵永亮发展沙产业、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理论指导。

      2013年后,东达集团总投资5.8亿元建成了全国首家年产10万立方米沙柳刨花板项目,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迪芬巴赫生产线,生产出优于欧盟标准的环保高密度沙柳刨花板。为沙柳找到了出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打造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做到了“上一个项目、带一片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沙产业不仅改变了沙柳的用途和价值,也改变了沙漠的命运。

      为精准扶贫探索途径

      目前,全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急需搬迁。要在2020年前解决7000万人的贫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靠什么来完成?有什么好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赵永亮始终在探索和实践的事,并已经实实在在地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效。2015年,东达集团的扶贫模式已被国务院扶贫办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东达集团已经践行了国家“五个一批”脱贫战略要求,构建起大精准脱贫格局。企业投入30多亿元,配套建设30多家企业,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直接与间接带动了1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做到了“通过生产脱贫一批”;与鄂尔多斯和达拉特旗政府协作,投入30多亿元,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无土移民”战略,通过异地搬迁,将沙区与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中的群众搬迁到风水梁园区创业发展,使6000多户、1万多人进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做到了“通过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建立了沙柳种植保护让利的补偿机制,全力维护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分保证沙柳种植户的利益,使12万沙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做到了“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建立了东达商学院、东达创业学院、慧众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减免学费,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400多名东部贫困地区大学生到集团就业,捐资200多万元建立了亮明第一、第二小学、巴拉格歹小学,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风水梁小学和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累计减免和补贴学费300多万元,同时在各类教育事业中为贫困学校和学生捐赠款物8000多万元,做到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与当地市、旗两级政府协作,使所有入驻园区的养殖户应保尽保,享受到了国家与政策的红利,同时免费给3000多户养殖户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给予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服务,把保险让给养殖户,风险由企业承担,做到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新途径。

      2005年初,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战略之际,赵永亮大胆提出要规划打造一座升级版的新农村集镇,将生存在鄂尔多斯环境恶劣地区的农牧民迁移到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风水梁园区),让他们在生态链、生物链、产业链、产品链上谋生存、求发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风水梁是个小地方,可赵永亮却干出了大事业。这里原名“风干圪梁”,是个狂风肆虐、黄沙遍地、干旱少雨、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极度恶劣,没水没路没植被,让人绝望的地方。

      如今园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在建面积53平方公里,将总投资100亿元,建设容纳12万人口,集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有机农畜产品、清洁能源、扶贫、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转移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獭兔业航母”“中国沙产业硅谷”“中国西部第一村”“中国沙漠第一城”。

      企业遵循“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支持、农牧民受益”的四项基本原则,通过“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运营獭兔养殖业。围绕“牛马骆驼羊、貂貉狐狸狼、獭兔是脊梁”的发展思路。目前建成可存栏3000头奶牛的风水梁有机牧场,已形成獭兔1000万只、貂、狐狸、貉等特种动物10万只的养殖规模,正在内蒙古11个地区建设规模化肉羊养殖基地,园区内从事物流、服务业等方而的经营户,其经济收入达到了当地同行业的中上等水平。

      赵永亮在风水梁打造的两大循环产业链,一个是生态产业链,一个是生物产业链。生态链拉出来两个链条,一个是种植产业链,就是沙柳种植与刨花板生产;一个是有机产品链,就是大棚采摘与旅游观光,同时用刨花板下脚料做了木腐菌生产有机香菇。生物链又拉出了两个链条,一个是养殖链,就是獭兔与特种养殖,用獭兔的下脚料养了貂,貂的下脚料养了貉,貉的下脚料养了狐狸,狐狸的下脚料又养了狼,狼的下脚料又变成了药材,以养殖棚顶用来光伏发电;第二个是生物产品链,就是用獭兔与动物的皮毛生产服装、用獭兔肉生产有机香肠和各类肉制品,用血、内脏进行生物制药,用兔粪做草腐菌生产双孢菇。最后,两个共同链条产生的有机肥料又改造了沙漠,形成了良性循环、高效利用的产业格局。这种链条套链条的循环经济模式有效解决了沙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生存问题。

      利用獭兔粪便与沼渣等与唐山宏文集团合作建设年产的120万吨有机菌肥厂将改造周边百万亩有机良田,发展有机现代农业。建设的年产120万吨有机饲料厂将把产品销售给园区和全国各养殖企业喂养有机的猪、牛、羊、鸡、獭兔等,从而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保护让利的新机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传统的扶贫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建立起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为农牧民转移就业、生活致富创造了条件,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目前,国家级贫困县兴安盟科右中旗已形成2000户的獭兔养殖规模;国家级贫困县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复制已形成1000户的规模。带动了特色资源加工产业、物流服务产业集聚,创造出了更多就业机会,打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形成了产业兴、人口聚的良性互动局面。

      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赵永亮常说的一句话是:财富和公益的平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爱亲人、爱家庭是小爱,爱人民、爱祖国是大爱,两爱兼容才能构成社会大和谐。钱少了是自己的,多了就成了社会的,一个人要是钱很多却没干一点对社会有益的事,这样的人生太遗憾了。

      2006年赵永亮救助的第一位心脏病患者邬九女逢人便说“我的命不好,年纪轻轻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得病以后我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万般无奈之时我一度放弃了生的希望。但我又是最幸运的人,因为这辈子我碰到了赵永亮。他和我无亲无故,却又花钱又出力把我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让我这辈子对他的恩情感激不尽。”

      赵永亮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堪称企业家的楷模。多年来,他不惜代价在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济困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上大量投入,做出了光辉的业绩,因而深受当地群众的赞誉和拥戴。在救助邬九女的过程中,他得知仅内蒙古附属医院每年就有几十位心脏病患儿因为没钱无法及时进行手术救治而逝去,给亲人带来巨大的伤痛。2006年,他发起成立了“内蒙古东达蒙古王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自己任会长。截至目前,该会已成功救助了200多名患儿,不仅挽救了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也挽救了他们的家庭,这桩桩件件名副其实的善事,显示了赵永亮他们以慈悲为怀的社会抱负和高尚境界。

      赵永亮为扶持养殖户发展,先后投入补贴资金30多亿元;用于农村基层道路桥梁建设资金6300万元;与政府合作总投资13.5亿元扶贫兴安盟,在科右中旗建设了东达城乡统筹示范产业园;投资60万元兴建了亮明第一、第二希望小学;在达旗“抗洪救灾募捐活动”中带头捐款100万元;成立了“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已累计救助了200多名患儿;先后为红十字等捐资420万元;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捐资共计1000万元;向风水梁小学捐资60万元;捐赠300多万元的财物给三江受灾地区;捐赠款物318万元给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此外,还为各种急难险困捐资400多万元;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32万余元;为玉树灾区捐资200万元;成立了“东达公益基金会”;总投资8400多万元用于安置200户四川雅安震区灾民;扶贫济困的赵永亮先后将3.2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之中,受到各级党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东达蒙古王集团及赵永亮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爱心企业家”“中国公益之星”“CCTV社会公益人物提名奖”“2012年CCTV中国三农人物”“2017年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首届和第五届感动内蒙古提名奖”等众多殊荣。面对荣誉,他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乌日娜

X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蒙)2015144号 投稿信箱:houbing888@126.com 联系电话:1733811566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蒙B2-20150029 网信备20140000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蒙)20160001号

 微信图片_20220428103330.png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829号 承办单位:蒙商传媒